【档案信息】档案是一种文化
一、档案与文化
文化是与人类社会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人类社会的全部历史,就是一部文化发展史。”国际档案理事会主席皮埃尔·瓦洛先生在第十三届国际档案大会上的致词中讲道:“没有历史的延续,未来趋向就缺乏合理性;不了解前人的思想轨迹,我们就注定会重复其错误,也无法从其成功中吸取有益经验。”文化是通过后天的学习、教育才能得以传承;文化要发展、进步,必须以前人创造为基础进行新的建设。人类在继承前人文化成果的同时,也不会忘记为子孙后代提供丰厚的文化资源,从而维持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今天我们所接受的各种哲学、宗教、文学、音乐、绘画乃至科学的演绎和发展,无不体现着人类一代又一代的传承历程。档案恰似一条无形的纽带,将人类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借助档案,可以使前人的文化创造得以沉淀、积累,铺垫成再创造的基石,再创造的成果又以同样的方式积累成档案,从而成为后人继承和发展的文化资源,使之广泛传播、永久流传。
档案的原始记录性则使它能忠实地记录社会文化发展的内容和进程,维护历史的原本面貌,真实地反映人类社会实践活动所留下的轨迹,为社会进步、文化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成为人们从事各项实践活动时行为和思想的真实写照,从而延续人类的文化和文明。档案的原始记录性使它承载着悠久的历史,积淀着深厚的文化,凝聚着数千年来人民在创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过程中传承下来的文化精粹。可以说,档案中蕴藏着文化的根基和灵魂。
二、档案与文化传承
档案在人类文化的传承、演绎过程中,它在存史、资政、育人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存史
人类史上历史悠久的国家,埃及、巴比伦、印度、玛雅都以灿烂的文化令后人叹为观止,然而他们古老的文化传统又无一例外地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转移、中断、殒落、消失,留下千古不解之谜。惟有中华文化历经战乱颠沛,王朝兴亡,仍绵延不绝、历久弥新,这与中华民族一贯以来都十分重视对历史经验的借鉴和运用是分不开的。治史、学史和用史是我国独有的优良传统,二千多年来,各朝有史、各地有志,留下浩如烟海的史志典集。历史能够表现出如此强大的生命力,是因为它对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及王朝政权的巩固都起到直接或间接的作用。历史同时也为历代学者述往事、思未来,借鉴历史经验、把握时代脉搏、探寻社会发展趋势,提供了强大而丰富的知识宝库。古人有云:“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在历史的明镜面前,他们博古通今,聪明才俊。档案则以其社会性及原始记录性为修纂史志提供了便利条件,所以历朝历代都非常重视对档案的收集和保管。中国古代早在殷商时期就有甲骨档案库,汉之兰台、唐之史馆,明清两朝的皇史等等,这些古代档案文件保管机构,无不体现历代统治者对档案的重视。
档案中凝聚着历史文化积淀的成果,是“今世赖之以知古,后世赖之以知今”的历史文化遗产。浩瀚而宝贵的档案资源肩负着见证历史、传承文明的崇高使命,它不仅追述当地历史,而且记载当地现状。然世界万事万物均有其本源和发展过程,所有的今天,明天都会成为历史。所以档案既是人类总结昨天的记录,又是人类把握今天、创造明天的向导,起到连接现在和未来的纽带与桥梁的重要作用。正如国际档案理事会的会徽——两面神所象征的,档案既为今人保存着过去形成的原始资料,又为后人的历史研究和文化缔构积淀了丰厚的素材。我国著名历史学家戴逸先生曾指出:“无论是中国过去的史学家,还是当代的史学家都把档案看作史学研究中的最重要的史料,看作历史学科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条件。可以说,离开了档案,就不可能进行严肃的、深入的历史研究。”
利用档案修史的突出代表,当首推汉太史公司马迁。司马迁自幼受家学熏陶,年轻时遍游祖国名山大川,广泛收集档案史料,后任太史令。他利用所职掌的档案及“石室金匮之书”,耗费二十多年精力,倾注了全部心血,终于写成《史记》这部不朽的史学巨著。
(二)资政
“居今而知古,鉴往以察来”,人类总是在前人的成就上不断总结经验,开拓创新,从而突破前人,后人也必与同样的方式突破我们。档案则使人类几千年来一代又一代积累的宝贵经验超越时空限制,溶进现实生活的浩浩长流。
档案,它忠实地记录了一个地区从自然到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突出了地域特点和时代特征,对地方各级政府了解地情,进而进行科学决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谋和智囊的作用。西汉开国丞相萧何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十分重视对秦代档案的保护和利用。公元前207年刘邦率军勇往直前,劲抵关中,进入咸阳。将士们都趁乱抢掠金银财物,贪恋秦宫的富贵而舍不得离开。惟独萧何进入咸阳后,却急如星火地赶往秦丞相御史府,将秦朝有关国家户籍、地形、法令等图书、档案都收藏起来,使刘邦对于天下的关塞险要、户口多寡、强弱形势、风俗民情等都能了若指掌。在楚汉战争中刘邦能克敌致胜,萧何保护档案功不可没;在以后巩固汉代政权中,这些档案同样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叔孙通制朝仪,萧何定汉律,韩信申军法,张苍定章程都依据和参考了秦代旧档。对此,北宋词人晏殊曾这样评价:“周公辨九州之土壤,以奠民居;萧何收天下之图籍,以定帝业”。
档案在联系海外侨胞,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我们可以通过档案这座桥梁,帮助他们寻根问祖,联系乡友、增进乡情,把家乡的经济、文化、教育等情况介绍给他们,从而将他们的建议、技术、信息、资金和项目引进来,为招商引资牵线搭桥,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发展与繁荣。
(三)育人
档案,在弘扬民族精神的爱国主义教育战线上,同样能闪耀出熠熠光辉。档案,它翔实地记载着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历史足迹,以其历史性、地方性、直观性和原始性等特点,成为社会教育的生动素材。利用档案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富有强烈的说服力、感染力和吸引力。广大档案工作者可以在详实的档案材料的基础上,以时间为经,空间为纬,交织出五千多年来,在中华大地上劳作和生活的中华民族以其勤劳、勇敢和智慧开发祖国大好河山,创造灿烂中华文明的历史画卷,将数千年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弱而复强、衰而复兴的光辉历程以一幅幅生动而具体的图画尽现在人们的眼前;我们还可以以人物为经,故事为纬,将中华民族孕育的无数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教育家、军事家栩栩如生地呈现在人们的面前,让他们蕴涵着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崇高民族精神在新世纪的凯歌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使后人都能自觉地从先辈的高尚气节中汲取精神营养,用以坚定自己的信仰和追求,砥砺自己的情操和品格。总之,我们可以从档案的宝库中挖掘出丰富的文物史迹、经典著作,进行综合研究、加工整理,最终通过翔实的材料、朴实的言辞、确凿的实物、生动的图画,以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学习和了解中华民族光辉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使民族精神在中华大地得以弘扬和培育,获得深厚的社会土壤与高度的民族自觉,薪火相传,从而创造更加幸福的生活和无限美好的未来。
卷帙浩繁的档案像一部海纳百川的鸿篇巨著,它见证千年沧桑,述说神州巨变。大家徜徉其中,一定能极目昨天的深邃与今天的辽远,你会发现,在它平淡无华外表的深处隐藏着无与伦比的宝藏。相信,通过广大档案工作者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无私奉献,我们必将在记录中华民族的历史画卷上谱写壮丽篇章。